“黨建+科創”為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力
| |||||
| |||||
公司黨委“雙引雙建”工作部署啟動以來,公司基層黨組織、項目部以“雙引雙建”工作為契機,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研究、扎實推動落實,拓寬思路、積極推進“黨建+科創”模式建設, 抓提升、深融合、重實效,黨建搭臺、黨員示范,厚植優勢、聚勢創新,以高質量黨建工作引導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迸發的源源活力,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力。 抓提升,助推能力提升加速度。公司領導班子圍繞中心工作重示范、抓提升,把黨建引領創新做為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點、要點,拓展黨建工作新空間,持續強化“黨建+科創”模式建設。在公司總部,依托創新平臺和產學研聯合率先打造了綠色低碳、智慧分析、多能互補的“新能源發電運維指揮平臺”,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信息化等手段,對公司太陽能光伏電站進行全過程數據的采集、處理、存儲、建模、服務“五位一體化”管理,不僅實現了光伏陣列的遠程管控、降低了項目故障發生率、大幅減少了光伏的巡檢工作,還將貴州省山地場景中智能管控技術的運用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成果已在公司數十個光伏項目得以應用,不僅成為管理層及時了解項目運維狀況、輔助決策的重要手段,還成為“黨建+科創”助力能力提升的又一張新名片,合作伙伴和客戶到公司參觀的必經地。 深融合,為海風業務助力護航。 公司始終堅持黨建和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圍繞“雙引雙建”工作要求,在公司承建的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創新研究院黨支部率先示范、主動作為,成立了以支部黨員為骨干的“科創播種”團隊,多次赴陽江海上風電項目進行定點進行科技幫扶,開展技術攻堅、創新交流和研討等活動,為公司首個涉足的海風工程排除技術障礙。在“科創播種”團隊的示范引導下,陽江項目黨員、職工開啟了思考型工作模式,對難點、痛點不再坐、等、靠,大家開啟頭腦風暴、親自動手投入課題研究,成功的研制出“沉樁樁腿狀態監測”、“樁腿海洋生物清除”等一批結構簡單,安裝、操作方便、極具推廣應用價值的實用新型裝置,不僅為工程施工推進打下基礎,更為海風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儲備。僅在在海風陽江項目就新開發專利83項,公司受理海風發明專利4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6項。在項目上營造了“黨員創新、全員創新”的濃厚氛圍?!包h建+科創”不僅讓黨旗、黨徽成為海風項目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成為助力項目優質履約的重要力量。 重實效,擦亮黨員新招牌。公司“黨建+科創”強化注重實效、精準助力施工一線急難問題的解決。公司成立了黨員、正高級工程師“楊薛亮創新工作室”,13名成員中超過一半都是黨員。工作室團隊始終把研究重點放在工程施工中的重點難點、卡脖子問題上,大伙定期到施工一線,幫助項目解決實際困難,積極開展“四新”推廣。在陸地風電項目,工作室成員發現在風機基礎錨栓組合件安裝時,安裝工人操作時依賴的傳統載人平臺不僅施工效率低下,還讓工人在空中難以進行有效的安全防護。工作室立即將此列為重點課題,經過團隊數日不休的探討、研究,一種新型的安全載人平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設計、制作并通過項目實施檢驗。如今,這一成果已在公司多個風電項目推廣應用,不僅讓施工效率大幅提升,也成為“黨建+科創”夯實安全管理基礎、筑牢安全生產防線的生動示范。越來越多的黨員和職工主動加工作室,不僅為公司儲備了一支政治過硬、能力強的創新人才隊伍,也讓黨員工作室的招牌愈越來越響。 按照集團公司黨委“雙引雙建”工作部署要求,貴州工程公司黨委把“雙引雙建”作為全年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基層黨組織堅持創新和示范相結合,堅持以黨建抓提升、深融合、重實效,以“黨建+科創”的模式讓黨建的引領保障作用強起來,讓科技強基的力量大起來,讓高質量黨建成為強大的動力引擎,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力,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
瀏覽次數: |
|